人民币相对美元中长期贬值可能性更大的理由
作者:赵晓
最近一段时间,人民币出现了升值。但从中长期来看,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的可能性较大。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逻辑与实证数据分析:
1、利率平价理论与经济周期:虽然短期内美联储的降息预期与周期使人民币出现了一定升值,但长期来看,汇率的决定性因素是两国经济的增长趋势。中国经济近几年进入了下行周期,而美国受益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推动,经济进入类似于1990年代互联网繁荣的新增长周期。因此,从长期来看,美国的经济优势将进一步推升美元,而人民币可能面临更大的贬值压力。
2、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是人民币贬值的重要推动力之一。2023年,中国的M2货币供应量年增长率达到了6.27%,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货币供应量仍在快速扩张,总量达到305万亿人民币。相比之下,美国的M2货币供应量年增长仅为1.26%,总量约为21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速大约是美国的5倍。尽管短期内美元的降息周期可能带来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但长期来看,由于中国的货币扩张速度远超美国,人民币面临更大的贬值可能性。
3、贸易和投资的资金流动:国际资金的流动是汇率波动的重要推动力。全球投资者往往将资金投向回报更高或市场更稳定的国家。如果美国资本市场的表现优于中国市场,尤其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更多的国际资金将涌向美国资产。这种资金流动会增加对美元的需求,从而推升美元汇率,使人民币面临进一步的贬值压力。
4、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 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主导地位长期稳定,各国央行、企业和投资者依然依赖美元进行国际贸易和外汇储备。即便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的使用率有所上升,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优势仍难以撼动。这种强劲的全球需求为美元提供了长期支撑,进而加剧人民币的贬值压力。2023年7月,人民币在中国出入境交易中的占比达到53%,较2021年增长了40%。然而,根据IMF的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仅为2.15%,相比2022年第一季度的2.8%下降明显。这表明,尽管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有所提高,但其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影响力依然非常有限,远远低于美元。这进一步反映了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相对弱势。
5、中国资本流动和政策因素:中国的资本外流限制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也是影响人民币长期走势的重要因素。如果中国进一步加强资本管控,外资流入减少,这将减少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贬值的风险。尽管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但政策不确定性仍使人民币的国际吸引力受限。
6、经验数据的支持:从过去几年的汇率波动来看,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每年平均贬值约1.22%。例如,从2018年至2023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6.88贬值至7.26。这一趋势反映了中国经济相对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优势减弱,导致人民币汇率承压。
综合来看,虽然短期内人民币可能受益于美元降息的短暂升值,但从长期来看,由于两国经济周期的不同、国际资金流动的趋势、美元在全球储备中的主导地位以及中国资本流动政策的不确定性,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