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评论

走出丛林俯瞰世界

首页 /

走出丛林 俯瞰世界

作者:晓凡

八月的“每周一课”赵老师给我们讲了两堂关于世界关于丛林的课,内容极其烧脑,但老师说这堂课很重要,因为很重要,所以分为两堂课来重点讲。他说这两堂课涉及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是对我们世界观的归正,他想要告诉我们,现在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是否仍是丛林世界?如果不是,那有什么依据证明不是丛林世界?不是丛林世界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这个世界又应该遵行什么样的法则?

为此,我得重播慢放,一边记重点一边消化。自从成为老师的学生,我感觉原来对很多看不透的事情看得越来越清楚,但清醒的痛苦和糊涂的痛苦虽然都是痛苦,但两种痛苦的方向和结果却不一样,前者会痛定思痛选择进取,后者痛晕了就选择放弃随波逐流。前者是面对医生的手术刀,后者是苟且偷生得过且过。

实际上世界观那么大的话题,仅凭两节课老师也不可能讲透,我们大脑里的固有思维也不可能在这两节课里瞬间明白。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他指出教师是一位“点火者”,所以赵老师的课每次都是在他的学生心中放下一颗火种,让这个火种点燃的条件就是反复默想老师在课上想要传递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以及他要激发我们什么样的思考。以我的认知和阅历,对这堂我当然会百思不得其解,但想不明白就放弃去想,既辜负了老师为我们精心的课程预备,也错过了自己成长的机会,因此在这个整理沉淀过程中我也要在课后查考大量的资料,因为有好多专用术语我闻所未闻。对我这样一个慢热型,后知后觉的人必须反复领会才能透过老师所传递的内容,更新我的认知,发现我生命中的问题,再回到信仰中倚靠真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的调整。

这些年经历了太多的事情,走了太多的弯路,一直在且行且珍惜中苟活,在时代的浪潮中以为自己定睛在信仰中就不被影响,似乎也可以站立得稳,但在2019年年末,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里,因为病毒的出现,武汉成为风暴口,同时病毒也使世界进入了罕见的“大封锁”状态。随之在这几年,全世界笼罩在惶恐之中,全球经济特别是中国的经济都陷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衰退之中。各样的封城、封国、封口……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隔阂,经济停摆,执政者反复打鸡血感觉还是回天无力。

实际上病毒并没有对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它带走的大部分是老龄化的人群,和历史上发生过的传染病相比,它造成的后果相比较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但奇怪的是却对人类思想的冲击犹如巨浪滔天,并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此人们在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和反全球化思潮中不能自拔。求生的本能引导人见祸躲藏,不立危墙之下只是为了活着,这几年律师事务所和移民机构是最忙碌的,前者忙着追债,后者忙着跑路。这世界到底怎么了?我们何去何从?我们该怎么办?感谢赵老师,在这样一个时代的旋风面前,给我们及时开了这堂课。

思想世界观,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在旧约中以色列民要求设立君王的过程和细节,那时先知撒母耳年迈,他的儿子也不行神的道,百姓请求撒母耳立个王治理他们,撒母耳知道他们的想法是不合神心意的,但上帝启示撒母耳听从他们的话,只是让撒母耳警戒他们,告诉他们将来那王怎样管辖他们。(参《撒母耳记上》8:6—9)于是,神任凭他所拣选的以色列民族从神权降到王权治国。

他们因为罪的意念建国,他们本该尊崇上帝文化,却执意在皇帝文化里建造巴别塔,因此这两种文化在善与恶中交战不息。丛林文化就如老师所言,是符合历史和现实的,人类史中战争是常态,短暂的和平只是人在战场上的稍作休息。恶是因罪带来,恶必带来仇恨、战争和灾难。造字的先祖造“凶”字时与兄弟的兄同音,他就是以此字记载了人类史上第一宗凶杀案:始祖亚当的大儿子该隐杀了弟弟亚伯。自此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有形的硝烟和无形的硝烟就从未熄灭。所以,赵晓老师讲述的国际政治及国际关系里的现实主义的核心原则都是建立在人性本恶的基础上。

人性本恶就会带来人与人,国与国的战争。吃分别善恶树果子的人类的后裔因为残留的人性微光,在上帝的护理下,在良知的影响下,开始追求扬善惩恶。人们一直在用尽各种方法探讨一条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可以和平共处之路,因而在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家还有致力研究国际关系的知名学者,他们在探索总结的过程中发现国际关系到目前为止大体分为三大范式: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这三种主义的定义如下:

一、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又分为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和进攻型现实主义。三大现实主义强调的是“理解世界,关心现实世界是怎么样的(实然),不关心世界应该怎么样(应然)”,倡导的是想改变世界前首先要理解这个世界。

二、自由主义

现实主义是基于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但现实的残酷让人的潜意识里产生了一种向往,希望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虽然世界处于无政府状态,但他相信可以因为国际合作、国际组织和制度、国际法、规则、贸易、相互依赖以及民主制度,和平和繁荣并非遥不可及,战争也绝非必然。自由主义包含古典自由主义,在古典自由主义的基础上出现新自由主义也就是新古典自由主义,之后又出现现代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的出现也是为对抗现代自由主义中的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坚守传统文化和传统秩序的演进,基督教伦理是他们重要的思想源泉。

三、建构主义

相对于前两种理论对于物质的强调,建构主义更关注非物质因素如观念、文化、身份、规范、信念和认知等对国家间行为和关系的塑造。建构主义认为人的主观观念对其行为有很大影响。国家也因为身份、观念和利益的不一致造成行为的不同,不同的行为又导致矛盾和摩擦。换句话说,主观意识决定身份,身份决定利益,利益决定行为。

通过查考相关资料结合老师的课,让我更深层次地思考人类史。自从伊甸园事件发生后,堕落和犯罪成了世界的主旋律,人性的堕落和贪恋罪导致丛林文化被高度接受,人与人,国与国之间都崇尚掠夺和扩张,狼性文化让世界充满硝烟。在现实主义丛林文化的引导下,富强滋生狂傲,高科技带来新式武器成为战争的帮凶。各国都打着“为了生存需要”去篡位夺权,竞争厮杀。实际上都活在一个极没有安全感的环境和心态中,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离开了造物主,忘记了祂的律例典章,各自为王,自封为神,以为只要按照这个丛林法则就可以掌控一切。但他们也深深地明白这个悲哀的现实是“无政府,人性恶,权力政治永远不会停止争斗。”

造物主造了万物,虽任凭人犯罪离开祂,但祂护理的双手从未离开祂所爱的人类。在祂美善的引导下,人类在理解世界如何后,开始思考这世界应该如何。他们开始觉得人与人,国与国不应该“为了安全、利益、权力和霸权争得你死我活”,那么如何做到和平共处并且各自的利益不受侵犯?这个思考是理想主义在人类的意识中开始萌芽,于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应运而生,英国早期空想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写了一本书,书的内容也是设想了一个乌托邦式的乌有之乡,但那只是人心里的美好憧憬。那个理想模式无法落地和建设,理想主义却只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空中楼阁,从理想回归理性后,于是又产生了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的奠基人之一是德国哲学家康德,他认为国家可以在组织和规则内合作,尤其是发展国际联盟来互惠互助和避免战争;民主制度对政府权力的约束和制衡加上民主国家倾向利用谈判和妥协来解决问题是减少国家间冲突的原因,这也被称为“民主和平理论”;最后,贸易和相互依赖不但可以促进合作与经济发展,还可以减少国家间的摩擦。因为战争会破坏人员交流、经贸活动、市场的运转、进出口和资本的流动,所以国家为了经济和社会稳定就必须避免冲突,康德的和平三支柱理论为日后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打下重要基础。

康德的这一理论接近了上帝赐给人类的法则,就是“彼此相爱”而不是“彼此相争”甚至“彼此相害”。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主义最核心的内容是组织和规则,这样的规则既要互惠互助还要避免战争,这就要考验人性中是否有遵守契约的能力,在往来关系中是否有公平公义制衡。

然而,人若没有敬畏上帝的心,又怎么可以具备这种能力?

之后学者们在人类社会关系相处模式中发现一个人的主观观念对其行为有很大影响,身份和利益的截然不同也会导致他们行为的不同,人在潜意识中都会自动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有相似的理念和价值观才可以遵守共同的规则,再加上利益,两者才可以和谐共处。但有时候也会因身份的不同产生矛盾,如劳资双方产生的纠纷,国家之间的摩擦,这种关系和现象就生动地解释了建构主义里“主观意识决定身份,身份决定利益,利益决定行为”的概念。

从现实主义到自由主义再到建构主义,明显有一双大手在做引领人类回归到上帝的心意中,人类从现实主义的绝望中止步,在世界罪恶的本相里挣扎,直至鼓起勇气想改变世界,这种转变是人心被神转念的一瞬间,也是野蛮迈向文明的一大步。然而在这历史的进程中,有哪些国已经在文明中迅速发展,有哪些国还在野蛮中固步自封?有哪些国在分歧中开始反思自己的身份和观念?有哪些国在滚滚车轮的疾驰声中脱轨背道而驰?

中国人主流的世界观相信落后会挨打,这个思维是停留在现实主义阶段,但在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基调里得出的结论是野蛮必定要挨打。中国富国强兵的目的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甚至为了追求厉害的虚名,放弃韬光养晦的国策,在还没有站稳的情况下就要急着表现奔跑,这一跑没有跑到世界的前列,反而成为列国众矢之的。而民众在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军国主义、极权主义的影响下,把进攻型现实主义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赵老师说:“丛林世界弱肉强食的世界观是无法建立平等健康的外交关系,是无法和平地融入世界。丛林因为相互依赖变成了国际合作,这是一种长期的行为模式,因为这里面有一双看不见的上帝之手在护理,人们不会整天只考虑生存,还要考虑其他问题,因此国际制度、机制和组织的地位在上升,世界从自助体系上升为互助体系。因此各国都尽量不要轻易破坏互助体系,因为破坏的成本已经非常高了。”

老师在分析建构主义模式的时候,重点强调那些敏感型依赖国家,特别是脆弱型依赖的国家更要极力遵守这些规则。因为在建构主义框架里,发达民主的资本主义国家,因为基于相似的理念、价值观和利益,两者可以和谐共处;因为国家实力并非决定国家行为的唯一变量,所以,即使我的国真的很厉害,甚至与别国也不形成依赖关系也不要妄自尊大,例如现今的“大鹅”,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大鹅”的任意妄为依然会引发众怒,依然会遭到列国的群起而攻之。

每次听老师的课,总是感受到他的话里充满了忧国忧民,他希望中国不要崇尚军事战略,不要总在丛林里充满敌意小心往外窥探,特别是在思想不要还在进攻性现实主义的阶段徘徊,如果那样必然要形成相互攻杀,最后导致集合战争成为大国的悲剧。我们一定要走出丛林,俯瞰世界,真的要明白今非昔比,一定要与时俱进,更要明白国家身份只有在互动的过程中才会逐渐形成。

现在的中国与各国的关系是什么状况呢?当今中国的身份和文化又是什么呢?老师说如果我们现在满脑子都是春秋战国和三国演义,以为中国还在古代体制以及丛林法则中生存,还活在霍布斯文化中,就一定会在国际关系中会犯认知上的错误,那后果就会不堪设想。老师希望我们的决策人要尽快改变理念,特别是世界观和价值观,要摆脱厉害幻觉,删除微观视觉里耿耿于怀的敏感点,如之前的钓鱼岛事件,现在的核废事件。我们要除去狂傲,谦卑重建国际关系,尽快融入洛克文化才可以向康德文化迈进。如果不是这个方向,国运就会一败涂地,如果朝这个方向,国家才会复兴有望。

赵老师在他的文章《有十字架和无十字架的变革》及《十字架路口的回顾、反思和抉择》还有《中美贸易战与万历十五年》已经把当前中国的出路讲得非常清晰明白。中国要改变,而改变的力量来自教会,因为在历史上教会转化了强大的罗马。蛮族灭亡了西罗马帝国,但世界没有变成丛林,西方也没有变成无政府社会,原因就是教会的文明教化。

在课后互动环节中,老师劝勉我们:“我们要知道今天是什么世界,如果不是丛林世界,理由是什么?你能拿出什么依据证明现在不是丛林世界?丛林法则为什么淘汰了?不仅如此,我们基督徒要明白基督教不仅仅是一个组织,更是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拥有非常强大的世界观,罗马时代的基督徒就是带着这个强大的世界观转化了罗马,他们不以大帝国的方式追求美好生活,而是在上帝之城中寻求新的文明理想,这就使西方古典文明永远终结了。因此,信仰与道义是可以超越利益与冲突的,我们中国人不要迷信大一统,因为神的道胜过人手上的刀。我们要相信上帝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每个国家,每一个民族,在每一个人,每一根头发,甚至每一个细胞里都掌权。”老师还说:“我们基督徒要拥有正确的世界观,我们的信仰要成为改变我们生活每一个部分的能量,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进入世界转化世界,不然不仅影响不到别人,还会被他人或者环境反击得头破血流。”

感谢老师那么辛苦地为我们提供这么丰富的知识,带领我们从宏观视角观察,再到微观视角应用,在听课的时候我总是有一个问题在脑海出现,老师给我们讲这些内容做什么?这些知识和我们有关系吗?国际关系我们无力主导,世界风云我们只能旁观,这样的课程应该让执政掌权的人听,或者更具体的应该是太傅讲给即将继位的皇储听,那些皇宫中长大的太子如果不以史为鉴,不放眼世界,就不会懂得治国安邦,更不会懂得审时度势处理好国际关系,治国无能就会给国和民带来灾殃。

直到后来我认真回看了我才明白老师的用心良苦,因为老师把他的学生看为神国的王子公主,在他的心里我们就是要去得地为业的皇储,他给我们的每一堂课都是在拔高我们的水平,提升我们的境界,让我们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保持清醒的头脑,让我们成为属灵的人通达万事,让我们超越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向往那真正的理想主义,就是主再来时祂做王掌权时的新天新地。

老师还想让我们知道,属神的儿女在这个世界本是客旅是寄居的,所以我们要比世人活得更清醒,我们要知道无论人类多么努力,也很难在这地上建立乌托邦理想国。虽然现实是残酷的,但坚守我们的本位尽我们的本分是上帝的命定。无论时局如何动乱,风云再多变幻,我们只有恒切为这个世界祷告:愿世界各国早日回到神的心意之中,愿神权替代王权,愿神州早日归神,愿人类从皇帝文化中痛醒,愿人类在上帝文化中复兴!

(此文参考了公众号SIRDBFSU《古典自由主义》的相关内容)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因时间精力有限,电子邮件无法保证每封都回复,但我们会认真阅读每封邮件,推荐微信联系,谢谢理解!

微信客服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

在线联系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

在线提问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