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观天下

晓观天下:《未来公约》下联合国将何去何从?

首页 /

晓观天下:《未来公约》下联合国将何去何从?

20241004

2024年9月22日至23日,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齐聚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未来峰会,探讨全球治理的紧迫问题。联合国大会第79届会议以协商一致的方式通过了《未来公约》及其附件《全球数字公约》和《子孙后代问题宣言》,标志着联合国在全球治理改革方面的重大尝试。

《未来公约》的核心内容与意义

《未来公约》包含五个章节,涵盖可持续发展及相关融资、和平与安全、科学技术创新、青年与未来、以及全球治理的转型,并提出了56项行动计划。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关于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改革的部分,呼吁将安理会改革为更具代表性、包容性和透明性的机构,以更有效地应对当代的挑战。

安理会的改革问题由来已久,特别是在俄乌战争和加沙冲突等国际事件中,常任理事国的对立使安理会功能受限,难以履行其职责。《未来公约》提出了扩大安理会成员、限制否决权等措施,旨在增强安理会的代表性和效率,体现国际社会对联合国改革的普遍期待。

改革的挑战与曙光

尽管《未来公约》展示了国际社会在改革联合国方面的共同愿景,但实现这些目标依然面临巨大挑战。安理会改革涉及常任理事国的利益调整,特别是扩大安理会席次和限制否决权,这相当于削弱现有五大常任理事国的权力,类似于“医生给自己动手术”,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这次峰会透露了一些积极信号,尤其是在俄乌战争和中东局势中,俄罗斯等国的阻挠未能成功阻止《未来公约》的通过,这表明国际社会在推动联合国改革方面的力量在增强。特别是非洲国家的支持,成为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打破了过去一些国家对联合国投票机器的操控。

《未来公约》对中国的影响

虽然中国并未像俄罗斯那样直接提出修正动议,但《未来公约》的通过无疑对中国的国际地位产生了影响。公约中涉及对安理会的改革、限制否决权的讨论,以及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人权的措施,均可能对中国构成压力。尤其是在面对国际社会对人权和环境问题的质疑时,中国政府的立场将受到更多关注。

中国缺席未来峰会的背后

中国国家领导人缺席了此次未来峰会,派遣外交部长代为出席,这一决定耐人寻味。在联合国讨论《未来公约》及其未来改革方向的关键时刻,中国的缺席不仅意味着失去在国际舞台上为自己发声的机会,也被解读为对《未来公约》实质内容的回避。公约中提到的气候行动、核裁军、人权保护等内容,均涉及中国在国际上面临的敏感问题。

与此同时,越南新领导人苏林却选择出席峰会,并与美国总统拜登会面,积极展示越南作为“可信赖的伙伴”的姿态,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在国际合作中愈发孤立的局面。

联合国的未来:渐行渐远的两极

《未来公约》揭示了当前国际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方面,以美国、欧洲为代表的民主国家推动联合国改革,致力于构建更加包容和有效的全球治理体系;另一方面,俄罗斯等少数国家试图通过修正动议抵制改革,但未能成功。中国虽未明确反对,但其缺席峰会的态度以及国内宣传的回避,显示出对联合国改革的不情愿。

随着《未来公约》的通过,联合国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具体落实仍充满挑战。无论如何,国际社会的多数意志已显现,希望通过改革使联合国更好地服务于和平与发展。而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并发挥建设性作用,还是继续选择自我孤立,将决定其在国际社会中的未来地位。

Date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因时间精力有限,电子邮件无法保证每封都回复,但我们会认真阅读每封邮件,推荐微信联系,谢谢理解!

微信客服

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

在线联系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

在线提问

您的个人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